李启咏文稿与书法作品选录电子文献数据库官网liqiyong.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以“辟谣”为名压制群众批评不利于改进食品安全管理

2023-3-31 10:1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15| 评论: 0

摘要: 以“辟谣”为名压制群众批评不利于改进食品安全管理在食品安全领域,中国一些科技人员全盘接受了西方跨国资本炮制的学术话语,传播了很多错得离谱的“科学知识”。在他们嘴巴里,无论多么有害的东西,无论多么安全不 ...


以“辟谣”为名压制群众批评不利于改进食品安全管理

 

在食品安全领域,中国一些科技人员全盘接受了西方跨国资本炮制的学术话语,传播了很多错得离谱的“科学知识”。在他们嘴巴里,无论多么有害的东西,无论多么安全不明的东西,无论国内外多少有害报告,他们都可以熟视无睹、矢口否认,都敢宣称“无害”,并以错误知识作指导控制标准,严重危害着中国人民的健康。这已成为一个很突出的问题。不仅如此,一些传播贯彻资本意志、外国意志的单位和人员还把持了一定的话语权,他们动辄把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中国人民传承几千年的健康生活方式和人民群众质疑批评当做“谣言”,应当大力纠正。

“谣言”的判定和纠错,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不能简单化,以为找个几个所谓“权威机构”“权威专家”,就可以把他们的认识作为判别“食品谣言”的标准,会闹笑话。在食品安全领域,“精英主义”很不靠谱,因为饮食文化属于大众文化,千千万万的群众天天都在体验,他们有长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积累传承,一群乡村老太太的认识,要远比被西方虚假知识洗脑的“权威机构”“权威专家”更可靠。在生活方式、衣食住行方面,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权威。“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也是这个道理。事实表明,所谓“权威机构”“权威专家”都是经常犯错误的。西方食品业和相关教育学术体系被大资本控制,唯利是图,问题重重,严重损害人类健康,一些归国留学生背诵照抄的不少“洋知识”是错的。国内一些被西方饮食文化入侵洗脑的“权威机构”和“权威专家”,长期食洋不化,照抄照搬,已造成严重恶果,我国癌症、糖尿病、不孕不育、尿毒症、抑郁症、自闭症等均居高不下,英年早逝者比例城乡皆有增长,肿瘤医院人满为患。洋迷信本应作为批判对象,由人民评判,进行拨乱反正,而非倒过来,把他们的言论作为判定别人的认识是否“谣言”的标准。

食品安全领域要防止“乱辟谣”。辟谣主要应是针对政治、社会应急层面,不应针对具体的文化、知识、认知、学术争议、争鸣及对事物的不同看法,更不能充当资本话语工具,作为打压人民批评的话语棍子。如果有的企业认为某些言论侵犯了它的权利,可以到法院打官司。这类争议司法途径解决最好,在解决言论、名誉权争议方面,法官在双方律师的质证辩论下更容易澄清是非,行政手段是比较笨拙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重新确立了一个基本的马克思主义认识原则,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谓“权威机构”“权威专家”都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歪曲为“权威机构、权威专家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错误的,在思想路线、政治宗旨、意识形态、方法论上都是站不住脚的,有大问题的。这是一个严肃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问题。

政府管理、科研学术应当天下为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半心半意不行,无心无意更不行。目前,在食品科研、管理领域,忘记初心、无心无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资本服务的情况还比较普遍。一些机构和专家铆足劲儿开发有害的产品,并以研发者自己提供的实验报告为依据审批,长期缺乏管理和整顿。辟谣管理不能让他们牵着脖子走,更不能简单接受一些单位、一些个人的喂稿,要仔细闻一闻稿子到底是什么东西,不能以“辟谣”为名变相为有害产品和技术做广告、变相压制人民批评。

人民群众有权利批评政府、批评专家、批评不良企业、批评行业协会,这是宪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赋予的。群众质疑和批评是权利,不能简单当做“谣言”。别人一开口讲话,就说是“食品谣言”,这是拒绝监督的表现。有人说,批评可以,但只欢迎内部批评。这有问题,无论内部批评还是外部批评,都是批评的正当、合法形式。内部批评有优点,但也有缺点,就是无法引起普遍的讨论,批评力度不够,对无廉耻心的人,往往没有什么效果。在食品安全领域,老百姓提起不少诉讼,这是很严厉的批评,但几乎都无济于事,一些管理者、“专家”对人民缺乏敬畏之心。老百姓打官司都听不进去,内部批评管用吗?要是管用,恐怕问题早解决了。而且,内部批评往往渠道不畅通,一些信件最终运转到被批评者手里,形成死循环,使焦点问题一直稀里糊涂,无法纠正。它自己不改,又不让群众批评,这就永远改不了。应当把内部批评和外部批评结合起来。食品安全是民生问题,民生问题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充分讨论、充分批评,压制批评无法澄清是非,对党和国家的事业是有害的,也是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群众纪律的。与其指责网民“贩卖焦虑”,不如反省如何停止“贩卖疾病”,老老实实反思,按照社会意愿和新发展理念扎扎实实整改。

 当然,有时候企业照标准生产,并无超标,并无过错,但群众仍然不满。为什么?因为它内外有别,出口产品标准高,而国内市场的产品标准低,某厂家出口的酱油不含添加剂,而国内市场供应的却有不少添加剂,除防腐剂,还有所谓增鲜剂、增味剂、染色剂、甜味剂等,洋人吃无添加的优质酱油,中国人吃富含化学添加剂的劣质酱油,双重标准引起社会公愤。中国人民吃酱油至少有3000年以上历史了,历朝历代都不添加,现在出口的也不添加,说明不添加没有任何问题,为什么非要给国内的百姓添加呢?酿造酱油本不需要防腐剂,但商家为了赚钱,加了很多水,稀释后改变了发酵结构,便容易腐败,就要加防腐剂、增色剂、增味剂(味精),这种勾兑的酱油不如不吃。醋亦如此,老陈醋就是久放醋,自古不需添加剂。面粉、酒、盐等也是如此。亚铁氰化钾(食盐抗结剂)在日本等国禁用,属非法添加物,而在国内却是合法的。食盐非得加这个东西吗?完全不必。食盐结晶是一种自然现象,根本不是啥事。老祖宗吃了几万年的盐,有写诗文埋怨盐有结晶的吗?一个都没有。现在食盐出厂时粉碎一下再用塑料袋包装,不添加抗结剂也不会结块。就是有少量结块居民用破皮机粉碎一下,或捣碎就行了,很简单,完全不需画蛇添足加抗结剂。诸如此类的事情并不少,欧盟、日本的添加剂标准均高于中国标准,合法添加剂数量比我国少一半左右,大量在中国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在欧盟、日本均属非法添加物。厂家要按照欧盟、日本标准才能避免退货、禁运。国内出口到日本的咸菜曾因含有亚铁氰化钾被退货,出口到俄罗斯、欧盟的大米、食品等因含有转基因成分被禁运、退货,并被欧盟公开通报300多次。这说明,症结是我们的标准低,有些标准是在企业主导下制定的,随意性很强。一些行业协会不是自觉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倡导者,中华饮食文化的传承者,不是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促使企业改进工作,而是为虎作伥,忙着压制批评,它本身就是需要清理整顿的对象。

 食品安全关系人民健康,重于泰山,只有标准严了,才能树立中国食品产业的信誉和形象,有利于产业绿色发展,对也有利于中国食品产业走向世界。只有我们的标准比外国高,企业才不至于担心出口的商品被退货、禁运,也不用搞两条生产线。

  添加剂只有极少量有必要,比如做豆腐的卤水,因为不用它点一下,人们只能喝豆浆。但是,现有95%以上添加剂品种的是不必要的。雪糕、方便面就允许加五六十种甚至更多,不仅无必要,危害还很大。某小区门口有人专门卖“老冰棍”,还很受欢迎。老百姓都知道,白糖水冻成冰棍,比加了一堆化学品的冰淇淋更干净、更安全。各类干果已经脱水,本不需要添加任何化学品,然而,国标就是允许加,甜蜜素、安赛蜜、糖精钠、三氯蔗糖、食用香精、特丁基对苯二酚……,可以看出,标准的起草人、制定者就是在鼓励添加、推销添加剂,根本不管需不需要。这种“可加可不加尽量加”的不良倾向性很恶劣。

 在食品药品监管方面,中央强调“四个最严”,即“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其中一条就是标准要严。标准不严,松松垮垮,什么东西都允许吃进老百姓肚子里,必出大问题。添加剂属于正常食物之外的有害化学物,所有添加剂都是有毒的,尽管有的毒性比较强,有的属于低毒、微毒,低毒、微毒也是毒,长期吃是不行的。而且,添加剂还存在配伍毒性,哪几种添加剂配伍在一块会产生什么样的毒性反应,会导致什么样的癌症,哪些会诱发糖尿病,哪些会诱发不孕不育,根本没人做过实验,2500多种化学添加剂,排列组合之多令人咂舌,要做配伍效应实验几乎不可能。还有大量动物饲料添加剂,被动物摄入后也要进入人体。要解决这些复杂问题并不难,就是要大幅度删减添加剂数量,去除95%以上是没有问题的。应当始终把健康放第一位,大力倡导无添加、零添加食品,缩短“食物里程”,提倡面粉、油脂等基础食品的就近加工、就近消费,加大无添加包装和储存技术应用,减少过度加工,不片面追求保存时间长、卖相好看,这是回归中华饮食文明,回归人类生活基本常识、保障人民健康极为重要的一环。中华饮食文明对此有丰富的经验积累,是真正的科学。

中华饮食最重要的理念是“道法自然”,制定食品标准的人,应当多学习中华民族饮食文化,有了文化,就不至于被西方食品领域的大量假科学误导,不至于被推销添加剂的外国势力和不良企业误导。一些专家既是添加剂的开发者和利益受益者,又是国家标准制定者,屁股决定脑袋,当然也成为添加剂的鼓吹者,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实在太可怕。这是学术、管理腐败问题,本身就需要严肃整顿。绿色发展的时代潮流,要求食品标准实施大变革、大调整、大整顿、大清理,这是人民的普遍愿望,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减少癌症等非传染性疾病高发极为重要的举措。

食品标准制定和品种审批应当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不是马虎草率、毫无边界,你多批一个添加剂,多批一个转基因,就能多增加几十万、几百万病人。在这方面,胆子越大,害人越多,须严字当头,保持高度敏感性。松松垮垮不是有魄力,而是胡干蛮干,是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

也有说,有的添加剂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因而没有问题。实非如此,白酒是从粮食中提取的,你能说酒和粮食一样也无害吗?天然的植物,经过化学合成、提炼、萃取、高温等,它的成分和毒性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为让人们“放心”吃农药、添加剂,西方资本还炮制了“毒物每日安全摄入量”,或叫“离开剂量谈毒性是耍流氓”,这是出于毒物销售捏造的谎言,后竟成“科学”,甚至被写入教材,流毒甚广。米尔斯顿教授指出:“这个概念是人们在1950年代凭空想象出来的,后竟变成一条定律,成为保障消费者安全的依据,然而这个概念完全不靠谱,没有人能够解释它的科学性。”常识却是:毒性作用有大有小,大有大的危害,小有小的危害。微小剂量日积月累足以致病,哪有什么“毒物安全摄入量”?西方食品学充斥着此类简单谬误。

虽然欧盟、日本比我国添加剂数量少很多,但对照生态有机、博大精深、大道至简的中华饮食文明,也谈不上先进,仍不可照搬。日本添加剂专家安部司的著作《食品真相大揭秘》(天津教育出版社)对日本的情况也有揭露,他从添加剂开发者到添加剂批判者,在日本各地演讲,提高了日本人民对添加剂危害的认识。归根结底,食品业要打破西方传过来的一套歪理,回归人间正道,回归常识,回归中华民族饮食文化,走生态、绿色、有机的道路。    

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是国家安全和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过去我们的学术界和管理部门未能充分地加以重视,不知道其重要性,不知这是维系文化安全、文化认同、文化自信、国民健康和社会安定的重要内容。民以食为天。一个民族的饮食文化,是这个民族最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不容置换和颠覆。其实,美国国家安全报告,也总是明确把本国生活方式、基本价值作为重要内容来维护,并把西方生活方式替代别国生活方式作为谋夺国家利益、演变别国的大战略。美国对华《十条诫令》则明确提出要促使中国年轻人背弃自己的传统,羡慕美国的衣食住行和教育文化。杜勒斯曾经说过,“如果我们教会苏联的年轻人唱我们的歌曲并随之舞蹈,那我们迟早将教会他们按照我们所需要的他们采取的方法思考问题”。美国的肯德基、可乐药水本是垃圾食品,可以使人上瘾并引发糖尿病等疾病,但不知开了多少分店。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告诫领导干部要有战略思维,提高政治站位。站在山顶和窝在山洞里所见所感知的泰山是不一样的,食品安全也是如此,更需提高政治站位、国防站位、国家安全站位。西方势力和国内洋买办长期利用食物破坏中华民族的健康繁衍,破坏中国人口安全,全力为医药资本创造病人。大规模扩散添加剂、农化品、转基因成分污染中国人民食物是其重要策略,可谓处心积虑,手段无所不用其极,透着顽固、邪恶之气,这是无法回避的。对人民屡批不改的,应当追究法律责任。当然,有一部分中国科技人员也是受骗者、受害者,他们热衷背书、拿课题基金,不知其中有诈,也是学术殖民和虚假知识的受害者。对这些,如何处理,如何纠正,需要各方尽快解决。媒体和新闻出版行业有义务、有责任、有权利敲打揭批,而不是被资本和洋买办指挥得团团转。

 

 

    版权所有,禁止转载。   

 

 

 

 

     《世界健康时报》知名资深记者杰森采访记录

      开发大量食品添加剂的真正意图:

           为医药产业创造消费者    

 

    参考视频:美国纪录片《食品公司毒食难肥》,新闻访谈《食品公司里的秘密》。编者按:2009年,《世界健康时报》知名资深记者杰森,采访了退休后在意大利克里特岛隐居多年的前美国食品加工投资集团董事会主席沃特森先生。沃特森先生暴料了全美食品加工行业与美国医疗产业之间,半个多世纪鲜为人知的内幕关系。以下是采访内容。

  八十多岁的沃特森先生容光焕发,身体十分硬朗,看起来就像是五、六十岁的人一样年轻而有活力。当记者见到他的时候,沃特森先生非常热情的把我们迎进他那宽敞的会客室。面对记者的提问,沃特森先生显得格外的爽朗和坦率。对于一些敏感的话题,沃特森先生甚至一语道破天机。

  杰森:

  作为前美国食品加工投资集团董事会主席,您对美国食品加工行业的发展有什么看法?

  沃特森:

  我认为美国食品行业的发展符合几十年前的规划,取得了想象中的成就。加工食品已经成为人们的必需品,完全超越了人们对天然食品的需求。这就是当年美国食品加工投资集团创建时期制订的总体发展目标。

  杰森:

  我听到一种传言说:“美国食品加工行业和医疗产业之间目前有一种‘阴谋’,即两个行业相互串通,暗中勾结,由食品加工行业利用垃圾食品的普及,制造大量的疾病患者,为医疗产业源源不断的提供客户。” 您对此有何看法?

  沃特森:

  哈哈,现在这不是什么“阴谋”,这已经是“阳谋”了。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两个行业本来就一直处于一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事实上,美国食品加工投资集团真正的大股东是全美医疗产业集团。全美医疗产业集团暗中控制着整个北美地区的绝大多数的医疗机构和医药制造企业。美国食品加工投资集团是半个多世纪以前由全美医疗产业集团秘密策划、投资成立的实体机构。当时的目的就是要在整个北美地区建立大量的食品加工企业。进而,通过这些企业的美味产品吸引消费,长期为医疗行业培育慢性病患者。

  杰森:

  那么,全美医疗产业集团确定这个目标的时候,实施的是怎样的战略呢?

  沃特森:

 

  医疗产业集团投资食品加工投资集团的时候,实施了一系列的战略。

  首先,我们制定了人才战略。我们投资设立了很多培训学校,专门培养了大量的食品专家。他们按照我们的原则,设计了无数美味的加工食品。另外,他们开发出上千种各色各样的食品添加剂。我们还培养了无数的厨师。这些厨师按照我们的原则,使用我们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品烹饪出美味的菜肴。

  第二,我们制定了产品战略。我们规划了食品添加剂产品和最终食用产品。我们投资的添加剂产业能够制造一千多种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目前应该已经超过2000种。其中包括调味添加剂、调色添加剂、保鲜添加剂、过程处理添加剂、防腐添加剂等多种系列。这些添加剂产品为食品制造产业提供了食品加工的辅助原料,使得最终的加工食品既美味又美色;保存时间长又能始终保持表观新鲜。食品加工行业的目标是为成千上万的大众消费者制造出颜色和花样好看,味道鲜美,使人口口留香的美味食品。我们的加工食品占据了全世界商场里面绝大部分的食品货柜。这些成功的美味食品本身就为我们培养了无数的终身消费者。可是你们哪里知道这些加工食品消费者最终都会成为我们医疗产业的消费者?有一条可以肯定的是,老百姓吃了这些加工食品后,终究会变成我们医疗产业的客户。当时我们的战略是,我们的食品加工行业盈利的目的是次要的,为医疗产业制造客户的目的是主要的。

  第三,我们制定了长期战略。我们的战略是,不要急功近利,要有长期投资的眼光。通过长期培养,形成一大批潜在的医疗客户。比如说,培养一个心脑血管病人需要花5年以上的时间,培养一个糖尿病病人,需要7年以上的时间,培养一个癌症病人,需要花810年的时间。这些人群必须长期坚持消费我们的食品,或者按照我们鼓励和提倡的饮食习惯生活,才能够培育成现代医疗系统的稳定消费者。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只要成为慢性病患者,就能够成为医院的终身消费者。因为慢性病患者你只要不让他们改变饮食习惯,是很难在现有的医疗体系中治愈的。一旦饮食习惯形成了,你就是强迫他改,他自己也不会改了。而且,我们长期以来对慢性病很难根除这一理念进行了普及性的教育,已经形成了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认识。大众相信这一条结论,相信慢性病很难治好。这是最难得的医疗财富。

 

  第四,我们制定了推广战略。我们利用所有的宣传渠道,传播现代加工食品的品牌。让所有的产品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我们请体育明星、文艺明星、社会名流做我们产品的代言人。尽管他们从来不碰一点加工食品,但是,他们赞美这些食品美味的镜头出现在主流媒体上的时候,一定会有无数的痴心崇拜者对我们的食品爱不释手。

  第五,我们制定了全面战略。也就是说,我们的产品不仅要占据所有零售商的食品货架,而且还要把小食品店和食品货摊开到每一个社区内部、每一个社区门口、每一个车站、每一个车上、船上、飞机上、每一个学校门口、每一个医院、每一个有人流的地方。我们不仅要全面占据所有的包装食品品种,而且还要打入所有的餐厅、食堂、饭馆、酒楼、大酒店。这些只要是有人饮食的场所,食品都需要讲究色、香、味、美,因此都必须使用我们的食品添加剂。

  杰森:

  全美医疗产业集团暗中策划、投资、成立了美国食品加工投资集团。而美国食品加工投资集团,在半个多世纪里发展成为了几乎所有食品加工企业的后台老板。最终,整个食品加工行业为全美医疗产业集团所控制的所有医院培养了成千上万的、无数的疾病患者。那么,这些加工食品算不算是毒品呢?

  沃特森:

  常识告诉我们,如果一种食品让消费者在短期内就患病就医,那么这种产品就是违法的。比如说,吃过之后一个月内就生病了,那么就会被视为有害食品。但是,如果一种美味的食品,经过若干年后才能使人变成医疗产业的消费者,那么它就是一种美食,没有人能够注意到这些食品可以导致患病。事实也证明了这一判断。我们的战略是要有足够的耐心,让成千上万的加工食品购买者使用和依赖我们的产品,并且通过我们的产品设计,让他们长期坚持使用我们的产品,让他们最终成为我们医疗系统的客户。

  杰森:

  加工食品的主要目标客户是哪些群体呢?

  沃特森:

  我们实施了系列产品战略。从婴儿到幼儿,从幼儿到少儿,从少儿到儿童,从儿童到少年,从少年到青年,从青年到中年,从中年到老年,我们针对每一个年龄阶段,都开发了大量的美味食品。我们的医院的客户必须含盖所有年龄层,所以,我们的加工食品也必须面对所有的年龄阶层。

  杰森:

  沃特森先生,最后,想向您请教一个私人问题。您的身体这么健康,请问您是靠什么样的方法保持的?有什么秘诀吗?

  沃特森:

  对于人的健康问题,说实话,我已经研究多年了。

  但是,如果归纳和提炼一下,我的秘诀非常简单。其核心要点,就是高度重视饮食管理和心境管理。

  首先,从饮食管理的角度讲,永远不吃一口加工食品和其它不健康的食品,是第一条。所有来路不明、加工方式不明、制作过程中添加的辅料不明的食品,都是不可靠的,无论它多么美味,多么诱人,都不能碰。第二条是,要根据健康管理专家的系统建议,按照身体的需要从天然食物中充足的摄取所有的营养素。食物的处理方式必须是健康的,食物的品种必须是多样化的,食物的结构必须是符合身体需要的。

  其次是通过心境管理,让自己处于一个宽容、平和、放松的心态之中。

  只要做到这些,然后,只要你不遭到意外污染或意外伤害,你就可以永远不需要成为现代医疗系统的客户。这样做,不生病的道理十分简单,就是让血液保持高度清洁和让免疫系统保持完全有效。总而言之,要想让身体长久保持健康,就要让自己成为健康管理专家的客户,而不要成为医院或医生的客户。这是我的重要忠告。

  最后,告诉你一个极其简单的结论:只要完全的、百分之百的按照营养学家所收集、积累、总结和整理的精确要求,去严格管理自己一生的饮食,并避免外来伤害,人人都可以活过一百岁。这样做,不是特别简单吗?

  仅仅去模仿和执行别人制订好的现成的规矩,就可以了。不需要自己去摸索和创新,不需要花很多的金钱,不需要特别的灵丹妙药,也不需要去寻找长生不老秘方,就可以获得无价的长久健康和快乐长寿。而且,这还是一个古往今来在很多国家或地区,经过千万人和大量重复实践所验证过的成熟结论。

  你说,难道这不正是一个真正无价的长生不老秘笈吗?当然,这也是不被媒体所公开披露的最价值连城的一个人类机密了。

  好的。谢谢你!

  杰森:

  看来,沃特森先生,您才是真正的健康管理专家。您的观点太精辟了!而且,您的点拨也实在是发人深省。另外,您透露的情况和信息更是着实令人震惊。

谢谢您,沃特森先生!祝愿您开心、健康、长寿! 

以上内容,参考视频:《食品公司里的秘密》:美国纪录片:《食品公司毒食难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书法作品shufazuopin.com

GMT+8, 2023-6-2 13:50 , Processed in 0.02752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