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一万多年农耕史,五千多年文明史,99%的时间都是可持续的生态农业,中国土地耕作万年而地力不减。在中国的大地上,本不存在垃圾和农业面源污染。 中国传统养殖业,均为生态散养或圈养,动物有充分活动空间,吃的是清洁的草或粮食,而非富含除草剂农药的大豆,不需吃药和激素,人、动物、自然和谐相处,食物洁净、安全,这和西方工厂化养殖模式有天壤之别。 我国古代土地生产率、利用率高。战国时期就从休闲制转为以连种制为主,多熟种植与轮作倒茬、间作套种相结合,使地力和太阳能充分利用,这种耕作制度对水、肥和耕作管理要求很高,并且必须熟悉作物特性,而西欧到18世纪仍维持着定期轮休的三圃制。明末清初浙江嘉湖地区就形成了“农-桑-鱼-畜”相结合的立体农业。我国古代农业单产比欧洲高很多。根据欧洲不同农书记载,西欧粮食收获量和播种量之比为3-5倍,而《齐民要术》记载我国6世纪粟的收获量是播种量的44-200倍。《补农书》记载明末清初嘉湖地区水稻最高可达4-5石,相当于901-1126市斤,比现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水稻产量还高。“湖广熟,天下足”和“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就说明稻米产量高。 1909年,美国农业部官员、土壤科学家富兰克林·H·金在考察中国、日本和朝鲜的农业后,称赞中国的永续农业,认为中国用可持续农业方式养活四亿多人口,体现了聪明才智。 他发现,中国人耕种不用化肥也可实现高产。他写道:“无论人类何时动物的粪便都被细致地保存下来并作为肥料,这种施肥方法远远比我们美国人的做法优越。”“如果美国想永续发展下去,如果我们要像东方人那样历史延续至4000年甚至是5000年,如果我们的历史要一直保持和平的状态不受饥荒和瘟疫的困扰,那么我们必须自我东方化。” 根据中科院研究员蒋高明科研团队测算,人类和动物粪便、植物秸秆、屠宰剩余物等,足以满足农业生产对肥料的需求。化肥是土地中亚硝酸盐含量增高的重要因素,而亚硝酸盐是致癌物。农田生态恢复后,有多少害虫,就有多少天敌和益虫,也用不着农药。蒋高明科研团队在山东进行近20年的“六不用”(不用农药、化肥、除草剂、农膜、激素和转基因种子)农业实践,实现了优产、稳产、高产,推翻了化学农业长期传播、宣扬的虚假“理论”,验证了中国现代生态农业高产、稳产、优质、可持续的特色,也验证了中华民族祖先的智慧和超前。现代生态农业并不排斥机械化、诱虫灯、智能监控等物理手段应用,但禁绝化学药剂、激素、转基因等对农产品、耕地和种子的破坏。 摘自作者文稿,禁止转载。 |
GMT+8, 2023-6-2 13:07 , Processed in 0.02616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