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杂志和“影响因子”这些被运作、炒作、神话起来,中国科技界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据日本学者的统计,发表在《自然》《科学》杂志上的论文,十年后90%的结论都是不成立的。不改变国内高校、科研单位的盲目的洋刊崇拜,中国科技成果的流失还会继续,也会对我国科技安全、文化安全持续造成不良影响。 其实,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有条件、有资源打造世界一流学术期刊,但是目前期刊界、科技界似乎缺乏这个想法,甚至连最基本的论文格式要求都是五花八门,各自为政,作者给10个刊物投稿,差不多要陆续修改论文格式10次,这在信息化时代简直是个笑话。 另外,学术期刊审稿周期过于漫长,一般长达2-4月,这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中央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的时代就显得效率低下,无法适应时代进步、科学发展的要求。如果从便利作者、便利学术成果发布的角度办事,一篇稿子能不能用,两周内处理完毕是不存在任何困难的,在提高审稿效率方面还有很大改进空间。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作者投了几个月还没找到发表的地方,就可能被国外抢占先机。有的学术期刊自己没有专门的、专职的审稿力量,一直在等待审稿专家结论,专家有空就审,没有空就不审,审稿效率竟然取决于专家业余时间有空没空,这是管理的突出问题。学术期刊应当明确审稿专家的权利和义务,尽可能与审稿专家签订协议,同时引导专家提高效率和服务意识。只要努力,办法总比问题多。 本文为作者文稿选摘,禁止转载。 |
李启咏文稿与书法作品选录电子文献数据库liqiyong.com
GMT+8, 2022-5-21 16:15 , Processed in 0.04722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