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启咏文稿与书法作品选录电子文献数据库官网liqiyong.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学术殖民、知识霸权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二)

2024-8-18 18:2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82| 评论: 0

摘要: 学术殖民、知识霸权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二)(四)语言操纵英语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和在国际交流中的垄断地位是文化殖民的结果,同时又加剧了西方学术殖民。西方早就认识到,谁的语言更普及,谁就更容易输出本国 ...
 学术殖民、知识霸权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二)

接上页
       (四)语言操纵
       英语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和在国际交流中的垄断地位是文化殖民的结果,同时又加剧了西方学术殖民。西方早就认识到,谁的语言更普及,谁就更容易输出本国文化,在国际竞争中占得先机。美国政府对内通过“唯英语教育”同化原住民与外来移民语言,对外则以其综合国力为基础,促进英语的国际化。国内教育领域对于英语的过分重视,就是这种语言操纵和文化殖民的结果。国内个别高校甚至把不断扩大“全英文教学”视为“国际化”的表现。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学术的基石。“全英文授课”包含着用英语思维置换汉语思维的不良倾向,必然侵蚀学生的母语思维和学术创造能力。同时,若不提高对强势外语的警觉,学习者会不自觉地滑入该语言所承载的价值体系中,最终被其同化和征服。作为奴化中国学生的重要手段,民国时期部分中国高校就已实施“全英文教学”。上海圣约翰大学校长卜舫济(Francis Lister Hawks Pott)一贯倡导英文教学,曾鼓吹学习英语的“四大好处”。在他主导下,该校将所有学科学生教科书和教师参考书全用英语编印,学校里所应用的一切文书全用英语,教师授课和师生日常会话必须全用英语。教育家林汉达当时就提出批评:“世界各国除附属国和殖民地外,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那样用英语来教各种学科的?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那样用原版西书来作为课本、教材?大学教授与大学生都有‘卑劣情绪’,以为非用原版西书不可。”
    (五)舆论操纵
      西方国家的舆论操纵具有高度专业化、系统化的特征,他们善于通过诱导和信息源头控制,不断向其他国家输送其意识形态话语。在西方所构筑的信息围城里,西方媒体控制着信息源头,仅美联社就为世界100多个国家的1万多家新闻媒体供稿,占全球“国际新闻”发稿量的大部分。除此之外,他们还收买利诱相关国家主流媒体、“意见领袖”、媒体从业者、公众人物充当代言人,结成一张牢固的全球话语网络。西方牢牢控制信息源头,也是我国在传播技术上并不亚于西方媒体,却无法做出全球传播的“国际新闻”的真正原因。西方主流媒体还通过对其他地区的某些记者进行免费培训等方式,向其灌输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进而操控其所在国的新闻报道。
     对华舆论操控一直是西方舆论操控的重点。2023年12月,欧洲学者扬·奥伯格(Jan Oberg)披露,美国国会五年前曾通过法案,决定支出15亿美元用于培训西方记者撰写有关中国的负面报道。美国善于通过“造星”“造势”“造知”“造乱”等手段,达到其对华舆论操控的目的。所谓“造星”,是选定“棋子”,包括媒体人、专家、官员等,通过大量的媒体报道和颁布荣誉、奖项等手段,为其“棋子”打造人设,捧为相关领域的“权威”,使之成为舆论发生器;所谓“造势”,即在关键时刻,操纵其控制的亲美主流媒体、自媒体等实施轰炸性发稿;所谓“造知”,即炮制颠倒是非的假知识,以“科学”“科普”的面貌占领网络,诱导崇拜西方的倾向;所谓“造乱”,即无中生有挑起矛盾,造成舆论领域和思想意识形态方面的混乱局面。我国舆论领域和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些乱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西方舆论操控的后果。对此,我们要高度警惕。
                             
                        三、抵御西方学术殖民,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底层逻辑

     抵御西方学术殖民,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是中华民族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伟大文化觉醒、文化变革,是中国人民追求文化和精神独立性的时代要求。
     第一,在持久行动上,保持充分的战略耐心和战略定力。毛泽东同志在论述“帝国主义是不是真老虎”问题时指出,“既是真的,又是纸的,这是一个由真变纸的过程的问题”。对西方学术殖民也需要作出这样的评估。一方面,要视之为“纸老虎”,在战略上对其保持藐视,认识到它终将没落的必然趋势。只要我们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坚定信心,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中国学术必将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兴盛。另一方面,又要看到西方学术殖民的现实情况,把它当作“真老虎”,在战术上高度重视。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不可避免地要面临激烈的文化角力和话语战争,是文化教育的拉锯战,可能需要两代人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需要我们保持充分的战略耐心和战略定力。
    第二,在基础范式上,实现从“西方中心主义”到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转换。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曾长期引领人类文明前进方向,只是近代才暂时落后于西方。经过百余年坚韧不拔的艰苦奋斗,如今的中国已然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为人类文明作出新的贡献。中国学人要在自立、自强、自信的基础上,树立充分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先进性,看清世界大势,破除形形色色的洋迷信、洋教条,增强文化底气、理论底气,培养“一览众山小”的学术眼界和学术气质。推动基础学术范式由“西方中心主义”向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转换,推动中国文化、中国学术、中国话语、中国语言、中国媒体在世界舞台争主流、唱主角、做主导。
     第三,在自觉意识上,从“被殖民无意识”到主体自觉性转换。树立中国学术的主体自觉性,牢记“我是谁,为了谁”,抵御西方对中国学术话语的消解。在当今中国学界,有不少领域还处于“被殖民无意识”状态,这在一些名校海归学者那里表现得更突出。他们默认西方人的知识比中国先进,甘当学术复印机,迷信照抄已成为习惯。有的洋理论付诸实践已产生不良后果,但仍缺乏有效反思,跳不出认知误区。他们往往无视中国国情和文化,意识不到所传播扩散的知识缺乏科学性和真理性,有的不过是跨国资本的牟利工具。我们要突破这种“被殖民无意识”的状态,破解对西方学术话语体系的迷信,推动树立中国学术的主体自觉性。
     第四,在具体方法上,充分学习借鉴西方的策略技巧。近代以来的西方知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服务于西方垄断资产阶级的战略利益,符合其需要的知识会被构建并传播,有悖其利益的则会被边缘化甚至消灭。“西方中心主义”意识形态渗透于西方主导的教育、学术、知识、传播体系中,并不断向全球扩张,抢夺非西方国家的学术话语权,破坏其学术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了解西方构建其学术知识体系的一些技巧,在认真研究和批判性借鉴的过程中寻求破解之法。
      第五,在辩证实施上,既要高扬自信也要防止故步自封。人类社会发展历史是不同文明你追我赶的竞争过程。一个国家,对本民族文明既要有充分的文化自信,但也要防止故步自封。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就有包容多样的特征,对其他文明既要看到短处,也要看到长处,既不盲目迷信,也不简单排斥,而是以我为主,正确看待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关系。既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抵御文化渗透,维护文化安全,也要有海纳百川吸收其他文明长处的胸怀,这是辩证统一的。

                               四、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基本策略

     抵御学术殖民,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学界人人皆可作为。当前可重点在六个方面发力。
     第一,坚持独立思考,弘扬批判精神。质疑批判是中国文化的精神,更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也是科学精神的基础。学术创作传播中的无原则精神臣服是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大忌。文明互鉴不是以洋为正、以洋为高,也不是片面强调中西平等,而是保持精神独立性和文化自信的批判吸收。对西方学术应努力做到“尽信西方书不如无书”,不盲从、不迷信,勇于质疑、勇于批判,善于冲破西方“信息围墙”和“学术陷阱”,增强学术和知识的真理性,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精神。
     第二,认识西方本质,树立斗争意识。爱德华·萨义德(Edward Wadie Said)在《文化与帝国主义》中说:“文化成为了一个舞台,各种政治的、意识形态的力量都在这个舞台上较量。文化不但不是一个文雅平静的领地,它甚至可以成为一个战场,各种力量在上面亮相,互相角逐。”全球文化、学术、舆论场从来不是百花齐放的花园,而是思想角力的战场。如果没有斗争意识,构建自主知识体系就会成为空话。只有树立斗争意识,勇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打破西方学术话语垄断,开启知识创新的大门。
      第三,培养领军人才,发挥引领作用。一是大力培养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学术领军人才、学术传播人才。钱学森、李四光、竺可桢、苏步青、华罗庚等老一辈学术领军人才忠于祖国,敢于独立思考,打破西方的学术禁锢,为中国学术发展进步作出榜样。二是加强学术研究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独立自主教育、中华文化教育、马克思主义教育、国家安全教育。三是发挥国家出版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指挥棒、风向标作用,鼓励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创新。
      第四,鼓励守正创新,提升传播技巧。坚守正道,遵循实践检验标准、实事求是标准、人民至上标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中华文化立场不动摇。在守正基础上砥砺学术创新精神,鼓舞学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善于打破“西方中心主义”思想禁锢,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话,敢于说洋人没有说过的话,让学术创新活力之泉充分涌流,不断涌现新成果。借鉴西方经验,提升学术传播技巧,调动各方力量,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中国学术对外宣传渠道,加大中国主流学术思想的对外传播力度。
      第五,普及汉语应用,打牢文化基础。扩大全球汉语应用是低成本传播中国学术声音、扩大中华影响力的语言基础。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已有180多个国家开展中文教学,81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但中文推广普及与中国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的现实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还不相称,还需要进一步开动脑筋,借鉴英语推广经验,加大中文推广力度。加强与各国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合作,以需求为导向,推广国际中文教育标准,制定教学大纲,开发体现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教材教辅和教学工具,借助网络传媒,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扩大教学,加大中文出版物的国际推广,创造中文教育新格局,发挥中文在传播学术、文明互鉴、沟通民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基础作用。
      第六,抵御渗透操纵,优化学术管理。树立文化安全意识和忧患意识,大力解决学术界存在的缺乏精神文化独立意识和“被殖民无意识”的精神状态,防范、抵制和瓦解西方理论操纵、教育操纵、组织操纵、语言操纵、舆论操纵。既要保障学术自由和正常学术交流,创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活泼氛围,又要加强文化、媒体、舆论管理,警惕和防范西方通过学术交流、慈善助学、人员培训、科技合作等方式进行不良渗透,牢牢把控基础学术范式和正确话语导向。端正学术评价体系,清理洋刊迷信、洋高校排行榜迷信,纠正学术活动中的西方化、资本化、教条化、买办化等不良倾向。

      (注释、参考文献略,详见《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杂志2024年第4期)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名家书法作品shufazuopin.com

GMT+8, 2024-9-17 03:25 , Processed in 0.02971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